重阳节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九九重阳节诗词名句,重阳节的民间故事有哪些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这天有登高的风俗,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大多是写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在每年的九月初九,
九九两阳数相重,
故名“重阳”。
九九归真,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在古代有登高祈福、
秋游赏菊、
佩插茱萸、
拜祭祖先等习俗,
后来又增加了敬老的活动,
所以又叫敬老节。
祖籍在山西都县的唐代大诗人王维,
曾经写过一首炙人口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诗中提到了登高、插茱萸等习俗。
为什么重阳节会有这些习俗呢!
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个叫汝南的地方,
在汝南的山上,
有一条河叫作汝河。
传说有一个瘟魔就住在河中,
他每年都要出来游玩。
他一出来,人们就会染上瘟疫。
村子里有一个叫恒景的年轻人,
生活非常清贫,
但一家人在过得非常幸福。
有一年的九月初九,
瘟魔出来,不幸发生了,
恒景的双亲也得瘟疫去世了。
失去父母的恒景决定到终南山拜师学艺,
除掉瘟魔为民除害,
为自己的双亲和乡亲们报仇,
就在终南山上住着一位大仙,
功夫学术十分高强,
他的名字叫做费长房,
在得知恒景村里和个人遭遇后,
大仙答应教他武功斩妖除魔,
恒景也十分刻苦训练,
加上自己父母双亲的离开,
夜以继日的训练,
让他很快学会了降龙除魔的本事,
师傅看他训练的差不多了,
下山前还送他一把降龙除魔剑,
很快又一年九月初九到了,
师傅把恒景叫到身边,
叮嘱他说道你赶紧下山,
因为瘟魔又要来祸害人间了,
叫他把这包茱萸叶子也带上,
还有菊花酒。
九月初九那天你让老百姓都登上高山,
在山的周围插上茱萸,
喝一些菊花酒,
这样就可以躲避瘟疫,
说完之后,
费长房让恒景骑着他的座驾仙鹤飞回了家乡。
回到家乡的恒景把茱萸和菊化酒分给了乡亲们,
并让他们在九月初九这一天登上附近的高山,
然后他一个人带着降龙除妖剑,
在村庄静静等待着瘟魔的到来。
没过一会儿,
汝河中巨浪滔天,
一阵阵妖风吹起
一只十分丑陋的瘟魔爬上了岸。
他大摇大摆地在村子里找了很久,
却一个人也没有发现。
瘟魔抬头看到了山顶的人们,
于是向山上爬去。
可是茱萸刺鼻的味道,
还有菊花酒依郁的香味,
让他全身软绵绵的,
一步也走不了。
只好退回山底,
又回到了村里。
瘟魔发现了恒景举着降魔剑正向他走来,
剑上的寒光让他全身发抖。
知道大事不好,
自已一定不是恒景的对手,
就急忙往河里跳,
说时迟那时快,
恒景纵身一跳一把拔出宝剑,
把瘟魔刺倒在地,
瘟魔来不及逃跑,
就地一命呜呼了。
在山上的老百姓看到恒景已把瘟魔除掉了,大家急忙从山上跑下来。
从此以后,每年到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
都会喝菊花酒、插茱萸和登高,
就这样这个习俗就保留了下来。
